长寿花叶子过于密集会影响通风透光,容易导致底部叶片发黄、病虫害滋生或开花减少。合理的修剪可以改善株型、促进新芽生长和开花。以下是修剪建议:
1. 最佳时间:花后修剪(花谢后)或春秋生长季节进行,此时植株恢复快。
2. 避免时间:夏季高温休眠期或冬季低温时不宜修剪。
1. 清理底层老叶
剪掉植株底部发黄、干枯或病变的老叶,减少养分消耗,增强通风。
保留健康的上层叶片,确保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2. 疏剪过密枝条
将向内交叉生长、过密重叠的枝条从基部剪掉,优先保留向外生长的健壮枝条。
确保植株内部空气流通,避免闷湿引发病害。
3. 短截徒长枝
对过长、细弱的枝条进行短截(保留23对叶片),促进侧芽萌发,使株型更紧凑。
若植株整体过高,可统一修剪至合适高度。
4. 打顶摘心(生长期适用)
在春秋生长期,掐掉顶端嫩芽(保留34对叶片),促使侧枝萌发,使株型更饱满,未来开花更多。
1. 环境管理
修剪后置于通风、散射光处,避免暴晒或淋雨,减少伤口感染风险。
1周后再逐渐恢复光照。
2. 控水控肥
修剪后暂停浇水23天,待伤口干燥后再正常浇水。
修剪后1周可施一次稀释的磷钾肥(如花多多2号),促进新芽和花芽分化。
3. 工具消毒
使用锋利的剪刀,修剪前用酒精或火烤消毒,避免病菌传播。
1. 修剪幅度不宜超过植株总枝叶量的1/3,避免过度修剪导致衰弱。
2. 若植株较弱,可分次轻剪,先养壮再调整株型。
3. 修剪下的健康枝条可扦插繁殖(晾干切口后插土中)。
通过合理修剪和养护,长寿花的株型会更美观,抗病能力和开花量也会提升。如果植株过于老化,可考虑花后重剪更新复壮。
优秀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