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薯种植的管理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包括温度管理、水肥管理、除草控旺和病虫害防治。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温度管理
分苗后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80%~85%,有利于缓苗。
缓苗后温度:白天18~20℃,夜间14~16℃,高温时进行通风,通风口使用防虫网。
水肥管理
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分苗后一周左右长出3~4条根系,可1~2次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
定植前:停止浇水,增加通风,进行炼苗,使其适应外界条件。
追肥:在生长中后期,可追施一次肥料,如500公斤的粪水、10公斤的复合肥和1斤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搅拌,然后从根部浇灌。
后期追肥:在块茎膨大后期,浇水不宜过多,否则可能出现烂薯。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生长期间不进行追肥,特别防止后期追肥。
除草控旺
中耕除草:定植后20天,结合施肥中耕除草一次,以加强土壤的透气性和肥料的分解。
物理控旺:如摘尖或翻蔓,摘尖是把薯藤前端比较嫩的顶稍摘除,长度在5公分左右,翻藤则可以拉断地面生长的杂根。
化学控旺:如喷施烯效唑或多效唑,每亩用15%多效唑50-100克或55烯效唑20-40克。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每亩施用50%多菌灵或辛硫磷,防治害虫可以使用80%敌敌畏脱水喷雾,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喷2次。
后期管理:在生长后期,注意保护好叶片,增强其光合作用,协调好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促进薯块快速膨大。
其他管理
选地与整地:选择光照充足、方便排水的地块,整地时施足基肥,如高温腐熟的农家肥和复合肥。
育苗方法:提前两个月育苗,春薯通常1月份下旬开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进行,育苗期要加强管理,多晒太阳,提供温暖的环境。
移栽入土:小苗长出3-4片叶片时进行移栽,带着土团栽种入土,并压实周围的土壤,及时浇灌透水。
提蔓不翻蔓:雨水多时适当提蔓,减少藤蔓扎根造成的养分损耗,提蔓后再放回原处,无须翻蔓。
通过以上管理步骤,可以有效地促进大薯的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注意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