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池养泥鳅是一种可行的养殖方式,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管理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水泥池建设水泥池可以用旧池改造或新建,面积、形状和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地理位置决定。池深要求1米以上,池底应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池边缘壁应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以防泥鳅逃逸。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并搭建遮阳网,适合泥鳅避光性,在炎热夏季还可降温。
放养前准备新建水泥池需进行脱碱处理,将水注满池中浸泡10天,每隔2天换水一次,或用药脱碱。清洗后,曝晒4~5天,用漂白粉等消毒液全池泼洒消毒,24小时后排净消毒液。放进肥泥16~20厘米,并注入新水50~70厘米。放养前5~7天,利用有机肥培育水质,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用量为0.7~0.8kg/m²,10天后可放泥鳅苗。
苗种投放泥鳅苗可通过人工繁殖、市场购买或诱捕获得。选择体壮无损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一雌三雄的比例搭配。投放前用3%-4%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防止水霉病和体表寄生虫。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
饵料投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饵料包括鱼粉、豆饼、豆渣、米糠、麸皮、牛粪或蝇蛆等。投喂时要遵循“四定原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以泥鳅能在1-2小时吃完为宜。
管理泥鳅喜欢栖息在泥沙较多、浅水的底部,因此水泥池的池底应保持适当的泥沙含量。每天换水两次,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检查池壁和池底,防止泥鳅外伤和疾病传播。
尽管水泥池养泥鳅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投入,但如果管理得当,可以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建议在有经验的养殖户指导下进行尝试,并逐步积累经验,以提高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