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讯

泥鳅养殖环境

2025-02-26 15:14:15

泥鳅的养殖环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条件:

水源

泥鳅需要良好的水源,最好是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这些水源溶氧量高,水质良好,适宜泥鳅生长。

使用井水时,应先将其抽至蓄水池中,进行自然曝气和升温,并通过理化处理后使用。

水质

养殖用水的水质要求pH值为7~8.5,溶解氧量在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应大于5毫克/升,其余时间不低于4毫克/升,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为89.25~142.8毫克/升,有机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下,氨氮0.1毫摩尔/升,硫化氢不允许存在。

土壤环境

池塘的土质以沙壤土为佳,砂质壤土和黏土次之,沙土最差。壤土透气性好,有利于泥鳅的活动和觅食。

养殖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

温度

泥鳅适宜在18℃-30℃的水温中生长,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30℃以上则钻入泥底或草丛中栖息。水温下降10℃以下开始冬眠,次年水温上升5℃以上开始出穴活动。

其他环境因素

养殖区域应远离村庄、工厂等污染区域,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和繁殖。

在夏季,需要在池塘上方搭建遮阳网,以维持泥鳅正常生长。

养殖池的水深适宜在20-60厘米,最佳水深为30-40厘米,这样有利于泥鳅的活动和觅食。

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

综上所述,泥鳅的养殖环境需要清洁、稳定、溶氧量高的水源,适宜的土壤质地,适宜的水温,以及远离污染的环境。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水质的定期检测和调控,以及适时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方川农业网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