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讯

泥鳅气泡病的原因

2025-02-26 15:15:12

泥鳅水花气泡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误食气泡:

鳅苗在培育过程中,可能因找不到适口饵料而误食水体中的微小气泡,或附着于浮游生物、碎屑表面的小气泡。由于鳅苗过小,肠道发育不完善,无法排出这些气泡,导致气泡粘附于肠道,因浮力大于重力,使鳅苗身体不停翻转,腹部朝上浮出水面,最终因体力消耗和食物缺乏而死亡。

水中气体过饱和:

由于育苗池水位浅、光照强、藻类光合作用等原因,水体溶氧和水体中有机质分解的气体易过饱和。此外,塘底腐殖质过多、水温高,也会产生过多氨气、硫化氢等气体。这些过饱和气体经鳅苗鳃、皮肤渗入血管,导致血液中溶解的气体过饱和,游离出形成气泡,致使鳅苗患上气泡病,严重时堵塞血管,血液流动受阻,致死鳅苗。

水中溶氧量变化:

在早春气温升高的天气下,水面上冰融化,水中溶氧突然增加会产生气泡病。此外,在阳光较强烈的晴天和天气较闷的时候,泥鳅也易发生气泡病。

天气变化:

春季刚开始喂食时、下雨天或感觉较闷的天气,泥鳅也易发生气泡病。这种情况发生时,将泥鳅放入清水中过几小时就会消失。

肠道菌群失调:

泥鳅肠道中菌群失调使产气菌大量繁殖,产气菌类在肠道中产生大量气体,导致泥鳅肠道充满气体。

池底淤泥过厚:

池底淤泥过厚,有机质较多,经过厌氧菌类发酵分解产生出甲烷、硫化氢等气体,这些气体聚集成小气泡,泥鳅误食而引起气泡病。

地下水含氮气过饱和:

有些地下水含氮气过饱和,没有经过曝气等处理而直接进入池中,可引起气泡病。

综上所述,泥鳅水花气泡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涉及水体中气体过饱和、误食气泡、肠道菌群失调、池底淤泥过厚以及天气变化等因素。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做好水质管理和环境调控,以预防气泡病的发生。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方川农业网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