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高温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时期。以下是关于泥鳅高温病的详细分析:
病因高温应激:高温季节,泥鳅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体质下降,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从而容易感染致病菌。
致病菌繁殖:高温期致病菌大量繁殖,泥鳅体内的致病菌积累,毒力增强,易感染体质较差的泥鳅。
水质恶化:高温期天气变化大,暴雨导致水质恶化,耗氧物增加,亚盐、氨氮偏高,对泥鳅的刺激增大。
养殖密度大:养殖密度大,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水质恶化易引发泥鳅病害。
症状昏沉、漫游或在水面上作无方向的打转。
眼球突出以及出血。
皮肤出血、腹水、肠道无食物。
体表出现红疹、溃疡等症状。
鳍、腹部皮肤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明显。
腹部红肿外突,有血水或淡黄色液体流出。
防治方法及时加深水体深度:以降低水温。
外泼药物:使用戊二醛+暴血停,每天一次,连泼两天;使用有机酸解毒剂或用池塘解毒灵+VC解毒。
内服药物:氟苯尼考+VC+保肝护胆类药物,每天两次,连服3-5天。
隔离病鱼:发现病鱼后将其与其他泥鳅隔离开来,避免病情传播。
加强饲料营养:在饲料中添加有益菌或增加某些营养物质,提高泥鳅的抵抗力。
减少放养密度:发现发病立即更换或补充新鲜凉水。
保持水质清新:使用高效氧化剂过硫酸氢钾,提高氧化还原电位,防止池塘底部物质进行无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
药物治疗:使用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或使用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浸泡病鱼。
建议
定期检查水质: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水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水质清新。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因养殖密度过大导致的水质恶化和疾病传播。
增强泥鳅免疫力:通过合理投喂和添加有益菌等措施,提高泥鳅的抗病能力。
及时隔离病鱼:发现病鱼后及时隔离,防止病情扩散。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泥鳅高温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