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讯

泥鳅的水霉病

2025-02-26 15:19:01

泥鳅的水霉病是一种由水霉菌引起的常见疾病,主要影响泥鳅的皮肤和鳃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以下是泥鳅水霉病的一些关键信息:

病原

水霉病主要由水霉菌引起,包括毛霉类(如幅腔毛菌、侧枝毛霉)和真菌类(如出芽酵母、隐球菌)。

症状

泥鳅水霉病的症状包括:

皮肤有破损溃烂,身上长出像棉花一样的白毛。

翅膜肿胀。

皮肤发黑。

体表有白色物质,有时伴随臭味。

初期症状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细丝状或丝状鲜艳异色,形成结节,逐渐扩大。

病鳅活动迟缓,食欲减退或消失。

流行情况

水霉病在季节交替时易发生,尤其是早春或晚冬水温在14℃~18℃时。此外,泥鳅在孵化阶段、拉网或运输过程中受伤,以及水质较差时,也易感染水霉病。

防治方法

预防

加强预防,如提前将池塘水位升高,避免泥鳅受冻感染;尽量避免泥鳅转塘或拉网捕捞,以防受伤感染。

加强投喂,提高鱼体抵抗力。

提高水质管理水平,保持水质清洁和生态平衡。

选择抗病种泥鳅进行育种繁殖。

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多浪费和污染。

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可采用水霉灵、聚维酮碘或五倍子末等药物进行全池泼洒。

使用食盐水(如2%~3%浓度的食盐水)浸洗病鳅。

使用医用碘酒或高锰酸钾涂于病灶。

使用漂白粉溶液全池遍洒。

通过以上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泥鳅水霉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养殖损失。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方川农业网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