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讯

泥鳅泥鳅养殖方法

2025-02-26 15:37:14

泥鳅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主要方式。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池塘养殖法

池塘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且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

池塘面积控制在30 - 100平米,池深80 - 100厘米。

池底铺20 - 30厘米厚淤泥,设进水口、排水口并设防逃网。

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每平方米100 - 150克,7 - 10天后注水。

苗种投放

选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每平方米放3 - 5厘米鳅苗50 - 100尾。

放养前用3% - 5%食盐水浸洗5 - 10分钟消毒。

饲料投喂

泥鳅属杂食性,投喂麦麸、米糠、豆饼等植物性饲料,搭配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

日投喂量为鳅体重3% - 5%,根据生长、摄食、天气调整,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20 - 30厘米,定期换水,每10 - 15天换1/3 - 1/4。

高温季节增加换水频率,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每立方米水体用量15 - 20克。

日常管理

每天巡塘,观察泥鳅活动、摄食及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做好防逃工作,检查进排水口防逃设施,防止泥鳅逃逸。

稻田养殖法

选择稻田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进行养殖。

在每年的早、中稻插秧后放养。

设置鱼溜或鱼沟

在稻田的排水口挂上竹帘阻防泥鳅逃脱,再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6 - 7平方米、深50 - 60厘米的鱼坑,作为夏季水温高时或干田时泥鳅的栖息地。

苗种投放

每平方米水面投10 - 12毫米鳅种30 - 50尾。

在放养前应加高加固田埂,以免田埂垮塌。

饲料投喂

食物以天然饵料为主,结合投喂米糠、蚯蚓等,以防止水质恶化。

在稻田里尽量少施碳铵或氨水。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疾病,应做好防病和防虫工作。

其他注意事项

进出水口分离

进出水口要分离,避免残留的污水影响水质。

生石灰的使用

在建好的池塘中,生石灰不仅具有杀毒效果,还能为水体补钙。

培育天然饵料

在养殖初期,可以通过培育天然饵料如藻类和浮游微生物来满足泥鳅的食量需求。

合理养殖密度

泥鳅的合理养殖密度一般为每平米不超过20尾,过高的养殖密度可能影响泥鳅的健康和生长速度。

繁殖管理

泥鳅2龄性成熟开始产卵,4—8月份繁殖旺季,尾(条)怀卵量4000—7000粒。

繁殖方法绝大多数采取自然产卵繁殖,需清理产卵池、消毒、放入清水等步骤。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泥鳅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和条件,灵活调整养殖策略。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方川农业网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