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讯

养泥鳅品种

2025-02-26 15:41:46

目前,泥鳅的品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真泥鳅

特点:身体背部呈青色,有时被称作青鳅。身体呈圆筒状,后部侧扁,腹部圆。养殖条件下,当年繁殖的小苗到年底可以长到每斤30条左右,个体一般体长8-15厘米。

大鳞副泥鳅

特点:体态较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尖。养殖周期一般为6-7个月,体长可达15厘米,每斤约25条。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一种,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以及辽宁、黑龙江等地。

嘉合10号

特点:具有高存活率(正常苗种投放池塘成活率能达到98%以上),并且提高了泥鳅的抗寒能力,使其能够顺利过冬。

中农10号

特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

花鳅

特点:具体信息较少,但也是常见的泥鳅品种之一。

带纹沙鳅

特点:具体信息较少,但也是常见的泥鳅品种之一。

北方须鳅

特点:分布于蒙古及我国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体细长,须较短,尾柄皮褶棱不发达。常栖息于河沟、湖泊及沼泽砂质泥底的静水或缓流水体,适应性较强。

中华沙鳅

特点: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大斑花鳅

特点: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近。尾柄较长,尾鳍后缘平截或稍圆。体侧沿纵轴有6~9个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块,尾鳍基有一黑斑。

长薄鳅

特点:分布于长江上、中游,从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长薄鳅是薄鳅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一般个体重1.0~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左右。

青鳅

特点:体形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尾鳍为圆形,鳞片较小,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而且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

这些品种在养殖过程中各有其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养殖需要根据具体的市场需求和养殖条件来决定。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方川农业网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