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讯

野生泥鳅可以育苗

2025-02-26 15:47:28

野生泥鳅可以进行育苗,但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以下是有关野生泥鳅育苗的信息:

采捕与选择

野生泥鳅苗种可以从春季到秋季在稻田、河流、水沟等水域中捕到。夏季雨后,河沟的积水坑和稻田注水口等处幼鳅比较集中,便于捕捞。

捕捞时应采用温和的方法,避免损伤泥鳅苗种。

成活率

野生泥鳅苗种的成活率相对较低,一般在45%-60%,最高也不过80%。

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成活率较高,一般在80%左右,好的在90%左右,最高的在95%左右。

育苗技术

泥鳅的育苗包括人工授精、孵化和苗种培育等步骤。亲鳅在水温22℃时14小时后便可发情产卵,水温27℃时效应时间为8~9小时。注射时间最好在12:00~13:00,人工授精时间刚好安排在后半夜。

受精卵在20~28℃的水温中都能孵化,最适水温为25℃。孵化出的泥鳅苗2天便可摄食,可投喂熟蛋黄,连喂2~3天即可转入苗种培育池。

培育池应选择水泥池,池底铺上20~30厘米厚的松软土,并混入腐殖质。池水应保持清新,溶氧量要求6.0~7.5mg/L。池的进出水口要安装拦鳅设施,池中要挖鱼溜。

敌害防控

泥鳅幼苗容易受到敌害如豆娘幼虫的侵害。浙江海洋学院的研究团队突破了泥鳅育苗的关键技术,通过防控豆娘幼虫,提高了泥鳅幼苗的养殖成活率。

放养与管理

培育泥鳅种时,每100平方米放养1000-1500尾泥鳅苗。待泥鳅长到3-4厘米时,可作为泥鳅种使用。放养前,需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并将泥鳅放入10-15℃的水中浸洗20-30分钟。

建议

如果打算进行规模化养殖,建议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以提高泥鳅苗种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率。

在育苗过程中,注意敌害的防控,尤其是豆娘幼虫的防治,以提高泥鳅幼苗的成活率。

野生泥鳅苗种虽然可以育苗,但由于成活率较低,建议结合人工繁殖和野生捕捞,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方川农业网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