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讯

如何养殖黑鱼

2025-02-19 03:30:12

养殖黑鱼(又称乌鳢、生鱼)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控制、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多个环节。以下为详细的养殖技术指南:

一、养殖环境准备

1. 池塘条件

选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洁(pH 6.88.5,溶氧≥5mg/L)、排灌方便的区域,远离污染源。

规格:成鱼池面积35亩,水深1.52米;苗种池0.51亩,水深11.5米。

防逃设施:池塘四周加设1米高尼龙网或围板,进出水口安装密眼网,防止跳跃逃逸。

消毒处理:放苗前10天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或漂白粉1015kg消毒,曝晒35天。

2. 水质调控

定期换水(每710天换水1/3),使用增氧机保持溶氧≥4mg/L,高温季节夜间需增氧。

种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覆盖10%20%水面,提供遮荫并净化水质。

二、苗种选择与放养

1. 苗种要求

选择规格整齐(510cm)、体表无伤、活力强的优质苗种,推荐人工繁育的良种(如“杭鳢1号”抗病品系)。

放养前用3%5%食盐水或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消毒。

2. 放养模式

单养模式:每亩放养体长10cm鱼种800010000尾,或成鱼(500g/尾)15002000尾。

混养模式:搭配滤食性鱼类(如鲢鱼,每亩200尾),控制浮游生物量。

三、饲料投喂管理

1. 饲料类型

鲜活饵料:初期可投喂鱼糜、蚯蚓、小型杂鱼(需切碎),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

专用饲料:粗蛋白含量≥40%的浮性膨化饲料,推荐品牌饲料以提高转化率。

2. 投喂方法

驯食:前3天按鱼体重8%10%投喂,逐步减少至3%5%,每日2次(上午89点、下午45点)。

定点投喂:设置固定食台,避免浪费,观察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

四、日常管理要点

1. 水质监控

每周检测水质,氨氮<0.2mg/L,亚硝酸盐<0.1mg/L,透明度3040cm。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EM菌、芽孢杆菌)改良底质,分解有机物。

2. 分筛管理

每2030天拉网分筛,按规格分池饲养,避免大小差异引发残食(损耗率可降低至5%以下)。

3. 越冬管理

水温低于12℃时停食,保持水深2米以上,覆盖塑料棚保温,防止冻伤。

五、疾病防治措施

1. 常见病害

细菌性烂鳃病:症状为鳃丝腐烂,用二氧化氯0.3ppm全池泼洒,连用2天。

赤皮病:体表出血,内服氟苯尼考(10mg/kg鱼体重),连用5天。

水霉病:食盐+小苏打(各400ppm)合剂浸泡病鱼20分钟。

2. 预防策略

每月用生石灰20kg/亩化水泼洒消毒。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12g/kg)增强免疫力。

六、收获与运输

1. 适时捕捞

养殖810个月可达商品规格(11.5kg/尾),采用拉网或干塘方式,避免鱼体损伤。

上市前停食2天,减少运输应激。

2. 活鱼运输

使用活水车或充氧袋,水温1520℃时运输密度≤300kg/m³,添加0.1%食盐减少黏液分泌。

注意事项

混养禁忌:不可与鲤、鲫等底层鱼混养,避免争食。

饲料转化率:优质饲料饵料系数可达1.21.5,降低养殖成本。

政策合规:部分地区需办理《水产养殖证》,禁止使用违禁药物。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投喂,黑鱼养殖亩产可达50008000斤,经济效益显著。建议新手先小规模试养,积累经验后再扩大生产。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方川农业网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