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讯

如何养殖大闸蟹

2025-02-19 04:48:55

养殖大闸蟹(中华绒螯蟹)需要科学规划和管理,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养殖环境选择

1. 水质要求

水源充足、无污染,pH值7.08.5,溶氧量≥5mg/L,透明度3050厘米。

水温适应范围1030℃,最适生长温度2228℃。

2. 场地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保水性好的区域,附近无工业污染。

土质以黏土或壤土为佳,避免沙土渗漏。

二、池塘建设

1. 池塘规格

面积520亩,水深1.21.5米,坡比1:3,便于蟹类爬行和蜕壳。

塘底保留1015厘米淤泥,过多需清理以防滋生细菌。

2. 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用塑料板、石棉瓦或网片围挡(高60厘米以上),进出水口加装细网防逃。

3. 生态布置

种植水草(伊乐藻、苦草等),覆盖率50%60%,提供栖息和蜕壳场所。

设置瓦片、竹筒等隐蔽物,减少争斗。

三、苗种投放

1. 蟹苗选择

选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活力强的优质苗种(如长江水系蟹种)。

避免近亲繁殖苗,推荐购买正规育苗场的一龄扣蟹。

2. 投放时间与密度

春季水温10℃以上(通常34月)投放,每亩6001000只(根据池塘条件调整)。

可混养少量鲢、鳙鱼(每亩50尾)调节水质。

四、日常管理

1. 饲料投喂

饵料种类:动物性饲料(小鱼虾、螺蛳)、植物性饲料(玉米、南瓜、水草)、配合饲料。

投喂频率:每天2次(上午78点、下午56点),动物性饲料占比40%60%。

调整策略:蜕壳期增加蛋白质,高温期减少投喂量。

2. 水质调控

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20%30%,保持水体透明度。

定期泼洒生石灰(1015kg/亩)调节pH,或使用EM菌、芽孢杆菌改善水质。

夏季高温时增开增氧机,防止缺氧。

3. 水草管理

及时修剪过密水草,清理腐烂植株,维持水草覆盖率。

五、病害防治

1. 常见病害

烂鳃病: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全池消毒。

腐壳病:泼洒生石灰,饲料中添加钙质和维生素。

纤毛虫病:硫酸锌溶液全池泼洒。

2. 预防措施

定期消毒工具和池塘,避免交叉感染。

发现病蟹立即隔离,死蟹及时捞出。

六、收获与暂养

1. 收获时间

911月(成熟期,蟹膏饱满),根据市场需求分批捕捞。

2. 捕捞方法

地笼网诱捕,或排干池水捕捉。

3. 暂养管理

收获后置清水池暂养23天,促进吐沙、提升肉质。

注意事项

避免频繁惊扰,尤其蜕壳期需保持环境安静。

定期检查防逃设施,防止蟹类外逃或敌害入侵。

结合当地气候调整管理策略,北方需注意越冬保温。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生态化养殖,可有效提高大闸蟹的成活率与品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方川农业网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