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高产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品种选择选择优良品种,如玛丽华盛顿、UC309、UC711、UC800、全雄、鲁芦笋1号等,这些品种具有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等特点。
育苗育苗时间以春季或秋季为宜,春季在4月上中旬播种,秋季在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期一般为70-100天。
播种前将种子用25-30℃温水浸泡4-5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后进行播种。
播种深度为3cm,行距15-20cm,株距5cm,播后覆土2-3cm,第2天轻踩镇压。
整地移植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土壤进行种植。移植前要多次犁翻松土,清除土壤中的杂质,并充分晒白。
施用腐熟农家粪肥或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基肥,施肥后翻犁,饼肥要加水腐熟8-10天再混合其他肥料施于沟中。
合理密植植苗期最适宜为秋植,株行距为25厘米×160厘米。种植时将根理顺分成两半,固定在定植沟穴里,鳞芽朝向畦中线,然后覆土5-6厘米,压实淋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苗期肥水:植苗后采用沟灌方式灌水,植后20天施第一次肥,植后40-60天每隔25-30天施肥一次,植后4个月至采笋前每25天左右施肥一次。
采收期肥水:采收期间每隔15-20天施肥一次,每次亩施尿素20公斤、氯化钾12.5公斤。注意开通四边沟和田中沟,雨天排干水,晴天灌水。
定母茎:植后约5-6个月,幼苗抽生最后一批茎株,茎粗达0.8-1厘米时选定母茎,一般每蔸选留2-3条老熟无病虫害的健壮母茎。
病虫害防治常见病害有茎枯病、炭疽病等,应及时进行防治,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适时收获当地上茎高度超过1.5米或新出土的嫩茎基部多数超过0.7厘米时,可开始投产采笋。采笋期间注意观察,当笋直径变细后,要停采留茎。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芦笋的产量和质量。建议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技术细节,以达到最佳种植效果。
优秀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