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篙的种植方法如下:
选地整地筒篙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为佳,需要有方便的灌溉条件。
施基肥: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50-70千克、碳酸氢钙50千克,均匀撒于地表,然后翻耕两次,深度达15-20厘米,让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均匀,耙平做畦。
畦宽1-1.2米,畦面宽0.8-1米,畦高0.08-0.1米。畦面平整后,最好轻踩一遍,以免浇水后畦面下陷。
种子处理播种前3-5天,将种子放在3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淘洗、晾干,置于15-20℃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1次,等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撒播:先从畦面取出厚0.5-1厘米的土,放置一旁,然后将畦地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均匀撒下种子,并用先前取出的畦土将种子均匀覆盖。
条播:按照15-20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深0.5-1厘米,在沟内浇透水,水渗后在沟内撒籽,然后将开沟取出的土均匀覆盖。
播后养护播种后一周左右种子发芽,等小苗长到2片叶子时要间苗,保证苗距在2厘米左右,还要适当控水,防止筒篙小苗得猝倒病。
保持室温白天在20-25℃、夜间在10℃左右。出苗后,温度则要降低,白天在15-20℃为宜,夜间则在8-10℃,以利于幼苗真叶的生长。
施肥与采收当筒篙长到10厘米左右时,加强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当筒篙长到18-20厘米时就可以采收,在植株基部保留2-3片叶子进行收割。
筒篙第一次采收后,会在植株基部快速分枝,之后就可以连续进行收割,直到茼蒿进入生殖生长,开花为止。
病虫害防治筒篙在温室中生长,光照较弱,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容易发生碎倒病、叶枯病和霜霉病。拌倒病一般是因为浇水过多,导致土壤和温室湿度过大造成的,要选择晴暖天气通风放湿。如果发生叶枯病和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浓度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浓度为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5-7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蚜虫和白粉虱经常狼狈为奸,横行在温室蔬菜之间,传播病毒。一旦发现它们的存在,要及时消灭,一个也不能放过。当发现它们占据哪棵植株作为根据地时,要及时剿灭,将植株连根拔除,并用浓度为2.5%的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或浓度为10%的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喷施。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种植筒篙,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
优秀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