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养殖需要综合考虑品种选择、场地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多个环节。以下是一套较为系统的鹅养殖技术指南,适合新手和有经验的养殖户参考:
一、品种选择
1. 常见品种:
狮头鹅(大型肉用鹅,适合南方):成年体重可达1015公斤,肉质优良。
霍尔多巴吉鹅(高产绒肉兼用,适合北方):产绒量高,抗寒性强。
四川白鹅(中型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60日龄可达3.5公斤。
朗德鹅(肝用型,鹅肝生产):鹅肝肥育性能突出。
2. 选择原则:
根据当地气候(如南方湿热、北方寒冷)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
明确养殖目的(肉用、蛋用、绒用或肝用)。
二、场地建设
1. 场地要求:
水源:需有清洁水域(池塘、河流)供鹅戏水和交配,陆地面积与水域比例约2:1。
地势:干燥、排水良好,避免低洼积水。
分区:分为育雏区、成鹅区、放牧区,育雏区需保温设施。
2. 鹅舍设计:
育雏舍:温度可控(前3天需3032℃),每平方米1520只雏鹅。
成鹅舍:通风良好,每平方米34只,垫料用稻草或木屑,定期更换。
围栏:高度1.5米以上防逃逸,网眼小于5厘米防钻出。
三、雏鹅饲养管理(04周)
1. 开食与饮水:
初生雏鹅24小时内先饮用5%葡萄糖水(增强体力),后喂食。
开食饲料:碎米、小米或专用雏鹅料,用温水泡软后饲喂。
2. 温度控制:
第1周:2830℃(育雏伞或红外线灯),每周降23℃,4周后过渡到常温。
观察鹅群行为:扎堆说明温度低,远离热源说明温度高。
3. 饲喂频率:
第1周:每天68次,逐渐减少至4周时每天34次。
饲料过渡:2周后加入切碎青饲料(黑麦草、莴苣叶),占比30%。
四、育成期管理(5周至出栏)
1. 放牧与补饲:
放牧:每天46小时,选择牧草丰盛区域(每亩地养鹅不超过30只)。
补饲:傍晚归舍后补充精料(玉米60%、豆粕20%、麦麸15%、预混料5%),每只每天100150克。
2. 分群饲养:
按体重分群,强弱分开,避免争抢饲料。
肉用鹅7090日龄出栏(体重达45公斤),种鹅需延长至56个月。
3. 光照管理:
育成期每日光照1012小时,种鹅产蛋期延长至1416小时。
五、种鹅管理
1. 配种:
公母比例:1:46(大型鹅1:3),公鹅使用年限23年。
水源交配:确保水域清洁以提高受精率(可达90%以上)。
2. 产蛋期:
产蛋前1个月增加蛋白质饲料(豆粕占比25%),补充钙磷(贝壳粉3%)。
每日收集种蛋23次,避免污染,储存温度1215℃。
六、疫病防治
1. 免疫程序:
1日龄:小鹅瘟高免血清(0.5毫升/只)。
7日龄:禽流感灭活疫苗(H5亚型,0.3毫升/只)。
14日龄:副粘病毒疫苗(0.5毫升/只)。
2. 常见疾病处理:
小鹅瘟:发病急,死亡率高,预防为主(疫苗+严格消毒)。
鹅白痢:氟苯尼考(10mg/kg体重)饮水,连用5天。
寄生虫:每月用阿苯达唑(10mg/kg)驱虫,放牧鹅重点防控。
3. 卫生管理:
每周用2%烧碱溶液消毒场地,饮水槽每日清洗。
七、成本与收益
1. 成本估算(以1000只肉鹅为例):
雏鹅成本:10元/只×1000=1万元。
饲料成本:每只30元×1000=3万元(70天出栏)。
其他(疫苗、人工等):约1万元。
总成本:约5万元。
2. 收益:
出栏体重4公斤/只,按市场价15元/公斤计算:
总收入:4×15×1000=6万元,利润约1万元。
八、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集约化:放牧结合舍饲可降低饲料成本30%以上。
2. 夏季防暑:提供遮荫棚,增加饮水点,避免热应激。
3. 冬季保溫:鹅舍垫料加厚至10厘米,北侧用塑料布挡风。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鹅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建议新手先小规模试养(50100只),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