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河虾(通常指淡水虾,如青虾、罗氏沼虾等)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供参考:
1. 水源水质
选择无污染、水量充足的水源(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质需符合渔业标准(pH 7.08.5,溶氧≥5mg/L)。
避免工业废水、农田农药污染区域。
2. 土壤与环境
池塘底部以黏土或壤土为佳,保水性强,避免沙土渗漏。
周围环境安静,光照充足,交通便利。
1. 池塘规格
面积:510亩为宜,便于管理。
水深:1.21.5米,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
2. 基础设施
进排水系统:独立进排水口,防止交叉污染,排水口设防逃网。
增氧设备:配备增氧机(如叶轮式、水车式),高温季节需全天增氧。
隐蔽物:种植水草(如轮叶黑藻、苦草)或放置竹筒、瓦片,供虾栖息蜕壳。
3. 清塘消毒
放苗前1015天排干水,清除淤泥,暴晒池底。
用生石灰(100150kg/亩)或漂白粉(2030kg/亩)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1. 虾苗要求
选择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活力强的健康虾苗(如青虾苗1.52cm,罗氏沼虾苗23cm)。
可搭配少量滤食性鱼类(如鲢鱼),控制浮游生物。
2. 放养密度
单养模式:青虾68万尾/亩,罗氏沼虾35万尾/亩。
混养模式(与鱼):适当降低密度,避免竞争。
3. 放苗操作
试水:放苗前用少量虾苗试水24小时,确认安全。
缓苗:将苗袋放入池水漂浮30分钟,平衡水温后缓慢释放。
1. 水质调控
溶氧:保持≥5mg/L,凌晨易缺氧,需及时增氧。
透明度:3040cm(通过换水或施肥调节)。
pH值:定期泼洒生石灰(1015kg/亩)调节至中性偏碱。
2. 换水与调水
夏季每710天换水1/3,避免温差过大。
定期使用EM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分解有机物,稳定水质。
1. 饲料选择
幼虾期:投喂高蛋白粉状饲料(粗蛋白≥35%)。
成虾期:颗粒饲料(粗蛋白2832%)搭配豆粕、麦麸、螺蛳肉等。
2. 投喂方法
每日2次(早晨78点、傍晚56点),傍晚投喂量占6070%。
沿池塘四周均匀撒播,设置食台观察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1. 巡塘检查
每日早晚巡塘,观察虾的摄食、活动及水质变化。
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漏洞。
2. 蜕壳期管理
虾蜕壳时抵抗力弱,需增加溶氧,补充钙质(泼洒葡萄糖酸钙)。
减少惊扰,避免同类残食。
1. 常见疾病
黑鳃病:由水质恶化引起,用二氧化氯全池消毒。
白斑病:病毒性病害,需隔离病虾,改善水质。
纤毛虫病:硫酸锌或甲壳净泼洒。
2. 预防措施
定期消毒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增强虾体抗病力。
1. 捕捞时机
青虾养殖周期34个月,罗氏沼虾46个月。
分批捕捞:用地笼网捕大留小,提高产量。
2. 运输暂养
活虾运输需停食1天,充氧包装,保持低温(1518℃)。
避免频繁使用抗生素,遵循休药期规定。
冬季可加深水位保温,帮助虾越冬。
根据当地气候调整管理策略(如雨季防洪、高温防缺氧)。
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操作,河虾养殖可实现高产高效。建议初期小规模试养,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