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也称面包虫)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昆虫,主要用于饲料(如鸟类、爬宠、鱼类等)、食品加工或科研实验。其养殖技术相对简单,但需注意环境控制和管理细节。以下是养殖黄粉虫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养殖容器
使用塑料箱、木箱或专用养殖盒(大小根据规模选择,建议深2030厘米,避免逃逸)。
容器内壁需光滑(可涂凡士林或贴透明胶带),防止虫子爬出。
保持通风,可在容器侧面打小孔或用纱网覆盖。
2. 温湿度控制
温度:适宜温度为2530℃,低于10℃会停止生长,高于35℃易死亡。
湿度:相对湿度6070%,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湿度过低会导致虫体脱水。
1. 主要饲料
基础饲料:麦麸、玉米粉、米糠、豆粕等(占饲料总量70%以上)。
蛋白质补充:可添加少量鱼粉、豆饼或蔬菜渣(如胡萝卜、南瓜、白菜叶)。
水分来源:通过新鲜蔬菜或水果补充水分(如胡萝卜、苹果片),避免直接洒水以防霉变。
2. 投喂方法
饲料均匀铺在容器底部,厚度35厘米,定期补充。
及时清理残渣和粪便(约每周1次),防止霉变和异味。
1. 成虫饲养
成虫(黑色甲虫)需单独放置于产卵箱,箱底铺细筛网(孔径12毫米)或纸张,便于收集虫卵。
成虫饲料与幼虫相同,但需增加蛋白质比例(如豆粕)以提高产卵量。
成虫寿命约23个月,每只雌虫可产卵200500粒。
2. 卵与幼虫管理
定期更换产卵介质(如筛网或纸张),将带卵的介质转移至幼虫养殖箱。
卵在2530℃下约710天孵化成幼虫。
幼虫阶段需分龄饲养,避免大幼虫吞食小幼虫或卵。
1. 分拣与分级
幼虫生长周期约34个月,定期按大小分拣,避免互相残食。
化蛹后及时分离蛹和幼虫(蛹静止不动,易被幼虫咬食)。
2. 病虫害防治
螨虫:保持环境干燥,饲料需暴晒或加热处理。
霉菌:避免饲料过湿,及时清理残渣。
异味:定期更换垫料,加强通风。
1. 幼虫采收
幼虫长到23厘米时即可采收,根据用途选择大小(如宠物饲料需较小个体,食用或加工可养至更大)。
采收后可用筛网分离虫体和饲料残渣。
2. 储存与加工
活虫可短期冷藏(510℃)减缓活动,长期保存需烘干或冷冻。
干虫可粉碎制成蛋白粉,或直接投喂动物。
1. 防止逃逸,养殖区保持清洁,避免吸引其他害虫。
2. 避免混养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减少自相残杀。
3. 规模化养殖需定期消毒容器,控制种群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5公斤幼虫)。
通过科学管理,黄粉虫养殖成本低、周期短,适合家庭或规模化生产。初期可小规模试养,熟悉习性后再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