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具有以下特点:
个体大:台湾泥鳅的个体较大,最大个体可达500克以上,体长超过30厘米。
生长速度快:从水花苗到商品规格(每条重20克左右)的养殖时间只需要90~120天,当年投苗,当年即可上市,甚至一年可养2批,而本土泥鳅往往要养殖1年以上才能上市。
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2000千克。
不钻泥:台湾泥鳅不易钻入泥中,易捕捞。
雌雄个体大小基本无差异:商品鳅规格整齐,雌雄个体生长差异小。
抗逆性强:台湾泥鳅能很好地适应高密度养殖环境,免疫力、养殖成活率均高于本土泥鳅。
饵料系数低: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台湾泥鳅的饵料系数可低至1.5,即1.5公斤饲料可养成1公斤泥鳅,饲料成本能得到控制,养殖风险低。
肉质、口感、味道和风味远胜本地泥鳅:台湾泥鳅因其优质的肉质和独特的风味,市场需求获得延伸和拓展,推动了该品种价格全线上涨。
适应性强:台湾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多种呼吸方式:台湾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
这些特点使得台湾泥鳅在养殖和市场上具有显著的优势,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