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催产技术主要是为了促进其繁殖和产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催产方法:
激素催产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垂体(PG)等催产药物。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一次注射。
也可以使用其他激素如鲤鱼、鲫鱼脑垂体(P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地欧酮(DOM)、利血平(RES)等。
环境调控保持水质清洁,适度稳定,并在催产前将泥鳅分配到较小的缸中,让其有充足的空间。
适当增温,将水温控制在20~28℃左右,可以通过向缸中投入加热棒或加热石加以实现。
调整光线照射,模拟自然昼夜节律,刺激泥鳅的生殖激素分泌。
提供营养丰富且口感好的饮食,增加红虫、海蟹肉、米粉等高蛋白质、高营养的食品。
机械刺激子宫压榨法:用手轻轻压泥鳅后腹部,借助于外力刺激泥鳅排卵。
人工机械刺激法:通过其他物理手段刺激泥鳅,促进其产卵。
其他方法在催产前,将泥鳅投放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等其出现觅食欲求,再将其转移到更干净、新鲜的水域,以刺激泥鳅进食,进而促进其产卵。
在泥鳅产卵期,将水温调整到适宜的范围(20°C~25°C),并保持水温的平稳过渡。
在催产过程中,适当增加流水及气泡,改善水环境,同时配合小鱼虫添加,有利于泥鳅健康。
建议
在进行催产之前,确保泥鳅健康、营养充足,并保持水质清洁。
根据泥鳅的生命特性和觅食习惯,选择合适的催产方法,如激素催产、环境调控、机械刺激等。
注射催产药物时,注意剂量和注射方法,确保药物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催产过程中,保持环境稳定,避免水温剧烈波动,以免对泥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高泥鳅的产卵率和卵质量,从而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