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与田螺混养技术如下:
基础设施建设选择水源条件好、能排灌、不被洪水淹田的稻田。
田面放一些红浮萍,供泥鳅和田螺食用。
水质要求肥、活、嫩、爽,pH值在7.5左右。
田埂加固,进出水口用网纱做双层栏护,防止泥鳅打洞逃跑。
选种田螺最好在田中大量收集的野螺,选择体型大、圆、壳肉质薄、壳灰黑色、线少的个体。
泥鳅品种要求体色深黄、健壮、规格整齐。
放养前,田螺和泥鳅都要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杀菌。
放养一般每亩投放3-5厘米的泥鳅0.7-1万条,田螺2000只。
5厘米规格的泥鳅苗按8000尾/亩投放,田螺不拘大小按1500~2000只/亩投放。
放养头三天不喂食饲料,观察水中有无自然食物,不够再投放一些豆浆之类的饲料。
饲料管理水田的活饵料丰富,一般不需要补充饲料。
如果需要补充喂养,可以使用人工饲料,每日投喂量需为总重量的5%,并根据水质、天气、投喂条件等适当调整。
在7-9月生长旺季期间,每日投喂量应增加到10%。
田螺和泥鳅之间形成互利共赢的养殖模式,田螺可以食用浮萍、蓝藻、硅藻等水生植物和泥鳅的排泄物,泥鳅则可以食用田螺卵等。
注意事项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观察泥鳅和田螺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疾病和寄生虫问题。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生长受限。
通过以上技术,可以实现泥鳅与田螺的高效混养,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