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养殖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池塘养殖模式特点:利用现有的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或河沟等。要求池塘东西较长,南北宽20-30米,面积3-5亩,池深0.8-1.2米,水深0.5-0.6米。池梗路面平整,坡度一致,围网防逃,培好水质,移栽浮水植物。
密度: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400-500斤,饲养90-120天,亩产成品鳅可达3000斤以上。
优势:是目前泥鳅养殖行业中的主要高效养殖模式。
水泥池养殖模式特点:具有饲养管理方便、养殖设备经久耐用、捕捞容易、水温好调控等优势。每个池的面积在80-100平方米左右,池深0.8-1米,池底铺15-20公分肥泥。
密度:每平方投放“农科10号”幼苗2斤,饲养90-120天可产成品鳅14斤以上。
优势:是发展工厂集约化养殖的高效新模式。
网箱养殖模式特点: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平米,大的为20-40平米,一般以10-20平米为宜。网底需落入池底,网底铺8-10公分的肥泥,网箱需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
密度:每平方米投放“农科10号”幼苗1.5斤,饲养90-120天,每平方米可产成品泥鳅10斤以上。
优势:养殖单产水平较高,且便于捕捞和防逃。
稻田养殖模式特点:一般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能旱涝保收、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的稻田都可养成鳅。稻田需经过加工整理,插秧后即可开始放养,每亩放养鳅苗10千克。
密度:在适量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可产泥鳅75千克左右。
优势:实现生态平衡,一水两用,一地两用,减少环境污染,基本可以不打药。
莲藕塘养殖模式特点:与稻田养殖模式类似,但莲藕的茎杆上有小刺,需注意饲养数量和选择刺少的莲藕品种。
水缸养殖模式特点:适用于水资源不便利的北方地带,利用闲置的院子或田地。水缸内用黄色淤泥、粪肥和麦秸混合作为底部,水深30-50厘米,缸底下面留排水口。
这些养殖模式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模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