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土池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土池应呈长方形,面积1亩、深2米,池底略凹处设排水口。
清塘与消毒清除池底杂草及其他杂物,干池曝晒。苗种放养前20天开始带水清塘,使用生石灰150千克/(亩·米),充分清洗后继续曝晒3~5天,以彻底清除池内有害生物。
水质培育水质须满足“肥、活、嫩、爽”的要求。用120目筛绢网套住入水口向土池加入新鲜井水,将水逐渐加至1.2米左右;向土池遍撒已发酵并被灭菌的农家肥料(主要成分为鸡粪、猪粪),每亩用量约250千克,同时全池泼洒EM菌制剂2克/米³,每7天用1次,以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和化学耗氧量。
苗种投放选择规格均匀、逆水性强的泥鳅幼苗,长度3~5厘米,放养密度约4万尾/亩。种苗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用鱼用氧气袋运至土池,氧气袋不宜立即解开袋口,需放置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开袋放苗。
饲养管理投喂管理:平时可直接投喂黄粉虫、鱼粉、蛆虫、蚯蚓、螺蛳,也可配合人工饲料,注意投喂量。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水质管理:池塘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
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疾病预防:每公斤饲料添加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泥鳅气泡病时,做好对池中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保证饲料供应充足,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
捕捞与销售根据市场行情和泥鳅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捕捞。捕捞方法包括手工捕捞和机械捕捞,捕捞后将泥鳅进行暂养和运输,准备销售。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泥鳅的土池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建议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条件,灵活调整养殖方法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