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学名为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淡水鱼类。根据可靠的文献来源,台湾泥鳅的最大个体体重可达 412.5克。这种泥鳅不仅体型较大,还具有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养殖密度高和容易捕捞等优势。
台湾泥鳅在市场上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在冬季本地泥鳅不便上市时,其价格往往更为可观。由于其个体较大,易加工且食之有特别感觉,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养殖方面,台湾泥鳅对场地和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排灌方便。此外,台湾泥鳅的养殖密度高,3~4cm规格的苗种可投放5~6万尾/亩,养殖5~6个月后平均可达7~8尾/斤的规格上市,亩产可达4000~5000斤。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存在一些误称的台湾泥鳅品种,例如所谓的“台湾鳗鳅”,实际上并不是原生物种,而是经过人工养殖的。因此,在购买或养殖台湾泥鳅时,应注意辨别其真伪,确保所养殖的品种为真正的台湾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