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水花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培育方法: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泥鳅水花苗养殖地应选择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的地带,水质清洁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并满足日照充足、环境幽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的要求。
清理池塘:在养殖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以杀死有害细菌和病毒。可以采用退水清塘法,使用高浓度二氧化氯或漂白粉带水清塘,并晾晒至可播撒种子。
适时注水:在泥鳅水花苗发塘前6-7天向池中注水,注水时要用网布严格过滤,防止敌人和害虫随水流注入池中。水位最好控制在40-50厘米,以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帮助泥鳅进食。
合理投喂:泥鳅水花下塘后的开口饵料应以轮虫为主,同时可以辅助投喂豆浆、蛋黄浆、奶粉和蚯蚓浆等多种饵料。初期饲料中应拌有复合多维等物品,也可伴投蛋黄豆浆。在孵化池中陪养一星期左右就要分入养好水的池中进一步陪养。
稳定水质:水花培育期间对PH、水质、水温、溶氧要求都相当高。要勤开增氧机,保持高水位和充分的增氧,以预防气泡病和其他疾病。
预防疾病:经常检查池塘,发现气泡病和寄生虫病应及时治疗。显微镜检查可以有效地确定病因,从而对症下药,避免滥用药物拖延病程,造成幼苗损伤。
合理密度:应合理密度放苗,密度为每亩尾水花100-150万尾水花/亩,应在幼苗放置后6小时开始投喂。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提高泥鳅水花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建议初养者在实际操作中多参考经验丰富的养殖户的做法,并结合自身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