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甲鱼(中华鳖)需要结合科学管理和环境控制,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选址要求
水源:选择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河流、水库或地下水),pH值6.58.5,溶氧量≥4mg/L。
环境:避风向阳、远离噪音和污染,土质以保水性好的黏土或壤土为佳。
防逃设施:池塘四周用水泥板或塑料板围挡(高度50cm以上),底部埋入土中20cm以防逃逸。
2. 池塘设计
分级池塘:
亲鳖池:水深1.52m,面积5001000㎡,设置产卵沙盘(沙厚30cm)。
稚鳖池:水深0.5m,面积1050㎡,池底铺细沙,上方搭遮阳棚。
成鳖池:水深11.5m,面积200500㎡,设斜坡供甲鱼晒背。
配套设施:增氧机、进排水系统、饵料台等。
1. 种苗来源
选择正规养殖场,要求种苗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动力强。
推荐品种:中华鳖、日本鳖(抗病性强、生长快)。
2. 放养密度
稚鳖(35g):2030只/㎡(温室集约化养殖可增至50只/㎡)。
幼鳖(50100g):510只/㎡。
成鳖(>200g):23只/㎡。
亲鳖:0.51只/㎡(雌雄比例3:1)。
3. 消毒处理
种苗用3%4%盐水浸泡10分钟,或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消毒。
1. 饲料种类
动物性饲料:小鱼虾、螺蚌、蚯蚓等(占60%70%)。
植物性饲料:南瓜、玉米、水草等(占20%30%)。
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45%,脂肪3%5%,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2. 投喂方法
频率:夏季每天2次(上午89点,下午45点),春秋季每天1次。
投喂量:日投饵量为甲鱼体重的3%5%(根据水温调整,2530℃时摄食最旺)。
注意事项:饵料需新鲜,残饵及时清理以防污染水质。
1. 水质调控
换水:每周换水1/3,高温季节每3天换水1次,保持透明度2535cm。
消毒:每半月泼洒生石灰(1520kg/亩)或EM菌调节水质。
增氧:安装增氧机,保持溶氧量≥5mg/L。
2. 水温控制
最佳生长水温2830℃。冬季温室养殖需加热,自然越冬则加深水位至2m以上。
1. 常见疾病
腐皮病:体表溃烂,用磺胺类药物浸泡或泼洒二氧化氯。
白点病(由真菌引起):全池泼洒亚甲基蓝2ppm。
寄生虫病:定期用敌百虫0.5ppm全池泼洒。
2. 预防措施
每月用漂白粉1ppm或碘制剂消毒池塘。
饲料中添加大蒜素、黄芪多糖增强免疫力。
自然越冬:水位加深至2m,池底铺30cm淤泥,北方需搭保温棚。
温室越冬:水温保持2530℃,正常投喂。
1. 巡塘:每日检查甲鱼活动、摄食情况,及时捞出病鳖、死鳖。
2. 记录:记录水温、投喂量、生长速度等数据。
3. 防天敌:驱赶鸟类、蛇类、鼠类等天敌。
养殖周期:温室养殖1012个月可达500g/只,外塘养殖需23年。
捕捉方法:排水后手工捕捉,避免损伤甲鱼。
销售渠道:联系水产市场、餐饮企业或电商平台,需办理《水产养殖许可证》。
避免频繁更换饲料,防止甲鱼应激。
高温季节加强遮阳,防止甲鱼中暑。
混养模式:可搭配鲢鱼、鳙鱼(比例1:10)净化水质。
通过科学管理,甲鱼养殖成活率可达85%以上,亩产可达10001500公斤。建议初期小规模试养,积累经验后再扩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