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鹅苗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细心的照料,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你提高鹅苗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1. 品种选择
根据养殖目的(肉用、蛋用或兼用)选择适合的品种,如狮头鹅(肉用)、四川白鹅(生长快)、豁眼鹅(产蛋多)等。
选购健康鹅苗:观察鹅苗是否活泼、叫声清脆、脐部愈合良好、无残疾或畸形。
2. 来源可靠
从正规孵化场或信誉好的养殖场购买,确保种鹅已接种疫苗,减少疾病风险。
1. 育雏室要求
温度控制:
1~3日龄:28~30℃
4~7日龄:25~28℃
每周降低2~3℃,直至脱温(约4周龄)。
使用保温灯或暖风炉,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湿度:保持60%~70%,避免潮湿引发疾病。
通风:定期换气,但避免冷风直吹鹅苗。
2. 场地消毒
进雏前对育雏室彻底清洁,用生石灰、火碱或专用消毒剂消毒。
3. 垫料准备
地面铺干燥稻草、木屑等吸水性好的垫料,定期更换以防霉变。
1. 开饮与开食
开饮:鹅苗出壳后24小时内喂0.01%高锰酸钾水或5%葡萄糖水,帮助排出胎粪。
开食:饮水后2小时喂碎米、雏鹅专用饲料或浸泡过的玉米粉,少量多次(每天6~8次)。
2. 饲料营养
1~3周:高蛋白饲料(粗蛋白18%~20%),如破碎颗粒料搭配青饲料(切碎的嫩草、菜叶)。
4周后:逐步增加青饲料比例(占日粮70%以上),降低成本。
3. 饮水清洁
提供充足清洁温水(25℃左右),禁止喂冷水或污水。
1. 疫苗接种
1日龄:小鹅瘟血清或卵黄抗体(关键!)。
7日龄:禽流感疫苗。
14日龄:副黏病毒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调整免疫程序。
2. 常见病预防
小鹅瘟:通过免疫预防,发病后死亡率极高。
大肠杆菌病:保持环境卫生,饲料中添加益生菌。
感冒/肺炎:避免温差过大,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
3. 日常观察
发现精神不振、拉稀、呼吸困难的鹅苗及时隔离治疗。
1. 分群饲养
按大小、强弱分群,避免挤压和争抢。
2. 密度控制
1周龄:25~30只/㎡
2周龄:15~20只/㎡
3周龄后:逐步降低密度至户外放养。
3. 光照管理
前3天24小时光照,后续每天减少1小时,直至自然光照。
4. 放养过渡
3周龄后天气晴朗时,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锻炼适应能力。
1. 成本控制
合理利用青饲料(如黑麦草、象草)降低饲料成本。
规模化养殖可引入自动化饮水、喂料设备。
2. 销售渠道
联系屠宰场、农贸市场或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肉鹅一般70~90天出栏(体重达4~6斤)。
避免突然更换饲料,需逐步过渡。
防止鼠、猫等天敌侵入育雏室。
夏季防暑降温,冬季加强保温。
定期清理粪便,保持环境干燥卫生。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鹅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初期建议小规模试养,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