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通常指澳大利亚淡水龙虾,如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一种高价值的水产养殖品种,其养殖需要科学管理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下是养殖澳洲龙虾的主要技术要点:
1. 水质要求
水源:选择无污染、溶氧量高(>5 mg/L)的清洁水源(如河水、水库水或地下水)。
水温: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低于15℃或高于33℃会影响摄食和生长。
pH值:中性偏弱碱性(6.5~8.5),避免酸性水质。
水深:池塘水深1~1.5米,底部预留10~15厘米淤泥供龙虾掘洞栖息。
2. 池塘建设
面积:单塘面积3~5亩为宜,便于管理。
防逃设施:池塘四周加设60厘米高的防逃网(塑料板或钙塑板),防止龙虾逃逸。
遮蔽物:池底放置瓦片、PVC管、竹筒等供龙虾隐蔽,减少争斗。
增氧设备:配备增氧机或微孔增氧系统,尤其在高温季节。
1. 种苗选择
选择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无病害的苗种,规格以3~5厘米/只为宜。
购买时需检疫,避免带入病原体。
2. 放养密度
精养模式:每亩投放5000~8000尾(视池塘条件调整)。
混养模式:与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混养,每亩投放2000~3000尾。
注意事项:避免密度过高引发争斗或水质恶化。
1. 饲料种类
动物性饵料:小鱼、螺蛳、蚯蚓、蚕蛹等。
植物性饵料:豆粕、玉米、麦麸、水草等。
配合饲料:选择蛋白质含量≥30%的专用膨化颗粒饲料。
2. 投喂方法
定时定量: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傍晚投喂量占全天70%。
投喂量:按龙虾体重的3%~5%投喂,根据摄食情况调整。
注意事项:避免残饵污染水质,高温季节可减少投喂量。
1. 水质调控
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20%~30%。
定期使用生石灰(10~15 kg/亩)调节水质,或用EM菌、光合细菌改善底质。
保持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
2. 溶氧管理
凌晨和阴雨天易缺氧,需及时开启增氧机。
种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辅助增氧。
3. 病害防治
常见病害:黑鳃病(真菌感染)、烂壳病(细菌感染)、纤毛虫病等。
预防措施:定期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消毒水体,避免饲料霉变。
治疗方法:隔离病虾,对症使用水产专用药物(如硫酸锌治疗纤毛虫)。
1. 养殖周期
水温适宜时,养殖5~8个月可达商品规格(50~150克/只)。
可分批捕捞,捕大留小。
2. 捕捞方法
地笼诱捕:傍晚放置地笼,清晨收虾。
干塘捕捞:排干池水后人工捕捉。
3. 运输注意事项
保持湿润环境,使用冷藏车(温度12~15℃)运输,避免挤压。
1. 防逃防敌害:定期检查防逃网,驱赶鸟类、蛇类等天敌。
2. 越冬管理:水温低于15℃时加深水位,搭建保温棚。
3. 市场风险:养殖前需调研市场需求,避免盲目扩产。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澳洲龙虾亩产可达300~50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建议新手先小规模试养,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规模。